这样优化项目, 让公司的网站直接秒开,老板说给我加奖金
项目优化应该是作为程序员最不想做,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,毕竟只要人和程序两个有一个能跑就行。
让我们回到 vue 项目本身,Vue 框架处理了前端开发中最繁琐、最脏的部分——DOM 操作。我们不再需要关心如何操作 DOM 或如何最有效地操作。但 Vue 项目中仍然存在首屏优化、编译配置优化等问题。因此,我们仍然需要对Vue项目进行性能优化,以实现更高效的性能和更好的用户体验。
今天我将分享我在公司内部优化的一个 vue3 项目, 分享如何优化项目 bundle 产物来实现项目秒开的。
Gzip 压缩
当前端资源太大时,服务器资源请求可能会很慢。前端通过Gzip压缩可以将文件大小减少大约60%。压缩后的文件经过后端简单处理后,就可以被浏览器正常解码。
- 安装vite插件
通过安装插件,可以让我们构建时自动构建 .gz 文件
- vite.config.ts 配置
更多的配置信息,可查看插件的配置
- 服务端配置
配置完Vue部分后,直接部署到nginx并不会立即生效,还需要启用nginx的gzip功能。
首先需要确认当前nginx安装是否包含gzip模块,一般默认安装ngx_http_gzip_static_module。配置前可以通过nginx -v命令检查是否包含 — with-http_gzip_static_module
然后重启nginx服务器,正常情况下应该就可以访问了。
拆分包
如果不同的模块使用的插件基本相同,那么最好尽可能将它们打包在同一个文件中,以减少 HTTP 请求。如果不同的模块明显使用不同的插件,那么应该将它们打包到不同的模块中。这就产生了矛盾。
这里,使用最小的包分割。如果是前一种情况,可以直接选择返回“vendor”。
静态资源分类打包
Vite 构建于esbuild和rollup之上。打包时,如果不配置输出,所有文件都会混合在一起。通过配置输出后,所有文件都会被分类存储,方便我们查找文件。
在vite.config.ts文件中,我们配置输出如下:
- sourcemap: 设置为 false 表示不生成源代码映射文件。
- chunkSizeWarningLimit: 设置为 4000 表示消除警告,当包大小超过 4000kb 时不再显示警告。
- rollupOptions: 定义了 Rollup 的配置选项。
- input: 输入文件路径。
- output: 输出配置,包括:
- chunkFileNames: 分块文件的命名规则。
- entryFileNames: 入口文件的命名规则。
- assetFileNames: 静态资源文件的命名规则。
当然我们还可以使用 Vite 代码分割插件 — vite-plugin-chunk-split 。支持多种代码分割策略,可以避免手动Chunks操作潜在的循环依赖问题
移除 console
使用 vite-plugin-remove-console 插件,在打包构建过程中将平台中的所有console.log移除。
减少这些无用的代码可以让我们输出的代码文件更加小,从而加载速度更快。
使用产物分析插件
Rollup Plugin Visualizer 是一个依赖分析插件,提供了多种依赖分析模式,包括直观视图分析、sunburst(圆形层次结构图,像频谱)、treemap(矩形层次结构图,比较直观,也是默认参数)、network (网格图,查看包含关系)、raw-data(原始数据模式,JSON格式)、list(列表模式)。您可以选择任何您喜欢的观察模式。
通过分析,可以找到文件尺寸的瓶颈进行专项优化。
- 安装插件
- 引入 vite.config.ts 配置
打包后会自动显示,附效果图:
图像资源压缩
压缩图像可以使得网站加载图片速度更快
- 安装 unplugin-imagemin 插件
- vite.config.ts 配置
svg 压缩
通常,下载的 SVG 或复制的 SVG 代码包含一些不相关的元素。可以删除它们以减小 SVG 大小,而不会产生任何影响。
- 安装 vite-plugin-svg-icons 插件
- vite 配置
- 注册脚本
如果遇到未找到fast-glob的错误,请执行以下命令进行安装:
更多使用示例可以查看插件的官方文档
CDN 加速
引入 CDN 可以让我们将一些模块的资源部署在用户最近的地方,从而让用户更快访问到资源
- 安装 vite-plugin-cdn-import 插件
- vite.config.ts 配置
按需导入
按需导入可以让我们的首页打包的 bundle 体积变小,从而提升首屏加载的速度
- 安装 unplugin-vue-components 插件
- vite 配置
浏览器缓存
为了提高用户加载页面的速度,缓存静态资源至关重要。根据是否需要向服务器重新发起请求,HTTP缓存规则分为两大类(强缓存和验证缓存)。
如果强缓存有效,则无需与服务器交互,而验证缓存则无论其有效性如何,都需要与服务器交互。两种类型的缓存规则可以共存,其中强缓存的优先级高于验证缓存。这意味着执行强缓存规则时,如果缓存有效,则直接使用,而不执行验证缓存规则。
1. 客户端缓存控制
客户端的缓存策略主要依赖于以下实现:
- 浏览器的刷新或重新加载按钮;
- 浏览器的隐身模式(私密模式);
- 浏览器的前进和后退导航;
- 浏览器开发人员工具的禁用缓存选项。
实现相对简单,通常涉及在请求中附加Pragma: no-cache和Cache-Control标头。这会强制重新验证或无条件地从服务器获取页面。
2. 服务器端缓存控制
服务器端缓存策略是HTTP响应头中的相关字段:
- Expires 过期
- Cache-Control 缓存控制
- Last-Modified 最后修改时间
- Etag 文件标识符
预加载
预加载(Preloading)是一种常见的前端性能优化技术,它允许开发者提前加载关键资源,确保它们在需要时已经可用。这可以减少用户的感知加载时间,并提高用户体验。
- preload
- 用途: 提前加载指定资源,如脚本、样式表、字体等。
- 优点: 明确告诉浏览器哪些资源是重要的,并应优先加载。
- 缺点: 如果资源非常大,可能会阻塞其他资源的加载。
- prefetch
- 用途: 提前获取可能在将来使用的资源,如图片、视频等。
- 优点: 可以在空闲时间加载资源,减少未来加载时间。
- 缺点: 如果资源未被使用,则浪费了带宽。
- preconnect & dns-prefetch
- 用途: 预先进行 DNS 解析和建立连接,减少后续请求的延迟。
- 优点: 加速首次连接的时间。
- 缺点: 如果不使用这些资源,则会浪费带宽和计算资源。
小结
如果您有疑问或者其他问题,欢迎留言评论,大家一起探讨,一起进步~ 欢迎点赞、关注、转发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