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分析 > 正文内容

Gitlab之间进行同步备份

ruisui884个月前 (01-08)技术分析31

目前,我们公司有两个研发团队,分别在北京和武汉,考虑到访问速度的问题,原有武汉的研发环境在近端部署。也就是北京和武汉分别有两套独立的研发管理环境,虽然这解决了近端访问速度的问题,但是管理上较为分散,比如研发环境备份和恢复就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。最近,处于对安全性和合规性的考虑,希望将北京和武汉的源代码,统一的集中备份,防止公司资产流失。

Gitlab同步备份需求分析

由于历史原因,北京团队使用Gerrit进行代码审核和管理的工具,但是对于很多开发人员来说,入门比较陡峭,需要记忆很多git命令,所以考虑团队扩展性的需要,将Gerrit环境逐步切换至Gitlab中,而武汉团队则是直接选择了Gitlab进行代码管理。

在选择目标侧环境时,原本想使用阿里云效和腾讯的Coding环境进行备份,以我们目前体量来看,是完全免费的。但是考虑到随着公司增长,后期可能会产生成本,所以决定利用现有的K8S生产环境部署一套Gitlab,用于代码备份。

所以本次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将两个团队Gitlab环境下的所有项目定期备份至远程的Gitlab中。在最初期的方案设计中,想使用最简单的Sehll脚本进行同步,但是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要解决:

  • 在前期配置过程中,如果待同步项目较多,则在目标端进行预配置的工作较多,增加了管理成本,所以希望将整组的项目进行完整的增量同步
  • 如果在源端有新的代码库增加,则需要至少维护同步脚本和备份端的Gitlab环境进行修改
  • 如果还想同步Gitlab上诸如Wiki等文档类页面,则需要额外的手段进行

解决过程及思考

基于以上几点考虑,期望寻求一种自动化手段解决该问题,争取实现零运维的效果。

方案一:利用Gitlab原生机制

在Gitlab中提供了一种仓库(projects)级别的同步方式,具体配置如下:

  1. 进入仓库的的Settings,点击Repository
  2. 打开Mirroring repositories
  3. 配置目标仓库地址及同步方式

在开源版本中,只支持Push方式,而商业版本则支持Push和Pull两种方式。这个功能的优势是实时性,每当有代码提交后,则自动触发同步,避免了不必要的负载。

但是遗憾的是,在本地进行了测试时,只显示正在同步,但是一直没有同步成功,也没有给出具体的任务状态或失败原因。同时,并没有在组级别上提供同步能力,每次新增项目时,仍然需要手动在源端和目标端进行频繁操作,维护成本较高,所以最终放弃了该方案。

方案二:开源项目

在放弃第一个解决方案后,开始在Github上寻找开源项目。有一个基于Shell开发的gitlab-mirrors的项目引起了我的关注,这个项目由多个shell脚本组成。目标端支持除gitlab之外的多种Git仓库,看起来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。但是经过调研,发现gitlab-mirrors是以project为单位,无法按照组级别进行同步,所以也无法满足我们的需要。经过多番搜索,并没有一个项目能够百分之百满足我们组级别同步备份需求的项目。

方案三:自主实现自动化流程

由于以上两种方式均无法满足需求,所以决定基于Gitlab开放的Python库进行二次开发,满足需求。基本的思路为:

  1. 在源端获取待同步组内的所有项目、子组
  2. 克隆代码、所有分支、tags
  3. 判断目标端Gitlab是否存在该组或者项目,如果没有则创建
  4. Push代码、分支、tags

在满足了以上需求后,需要定期执行脚本实现周期性增量同步,那么如何利用Docker实现最简单的部署呢?所以需求进一步更新为:

  1. 构建一个容器,该容器能够支持定期执行同步任务
  2. 容器要利用系统的crontab,支持灵活配置
  3. 任务在执行时要避免重复执行

基于以上需求,我开发了gitlab-sync脚本及容器(https://github.com/xiaoquqi/gitlab-sync),改代码已经上传到github中,以下就为大家介绍详细的使用方法。

使用方法

通过以下配置,你可以轻松完成从Gitlab A中的Group A周期同步至Gitlab B中的Group B中。

前提条件

在开始配置gitlab-sync前,以下信息是必须提前获取的:

  • LOCAL_GTILAB_URL: 源端的Gitlab的WEB地址及端口
  • LOCAL_GITLAB_TOKEN: 源端Gitlab的Token,需要读取的权限
  • LOCAL_GITLAB_GROUP: 源端Gitlab待同步的组,该组下所有项目及后续新增项目都会自动同步到目标端
  • REMOTE_GTILAB_URL: 目标端Gitlab的WEB地址及端口
  • REMOTE_GTILAB_TOKEN: 目标端Gitlab的Token,需要读取和写入权限
  • REMOTE_GTILAB_GROUP: 目标端的组,可以与源端不一样
  • REMOTE_GTILAB_PUSH_URL: 目标端Push地址,用于作为git push的目标端

除了这些信息外,Docker启动会默认将$HOME/.ssh路径挂载至容器内,所以需要你的key已经加入到源端和目标端的Gitlab中,以保证正确的Clone和Push的操作。

获取代码及配置

在代码中,提供了docker-compose.yml文件,可以直接使用。

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xiaoquqi/gitlab-sync

cd gitlab-sync
cp env.sample .env
cp crontab/cron.exmaple crontab/cron
  • 在.env文件中,根据提前准备好的变量进行配置
  • cron是crontab的配置文件,根据需求设定周期同步策略,后面的命令行不建议修改,其中flock是为了避免任务被重复运行

启动同步

完成配置后,启动容器开始同步。

docker-compose up -d

可以在Host主机的/var/log/gitlab-sync/gitlab-sync.log获取执行过程中的日志。

总结

在整个过程中,原本是想以脚本方式做最简单的处理,但是考虑到了后期运维成本等问题,最终决定考虑一种全自动化方式进行运维。

在处理容器运行crontab时,遇到用户环境变量无法获取的问题,目前采用的一种方式是一种Work Around,在容器启动后,将当前用户环境变量Dump到根分区下固定文件,在执行period_task.sh脚本中去加载这个脚本,从而获取环境变量。如果有更好的方法进行优化,欢迎提交Pull Request。

如果大家在使用过程中有任何问题,欢迎反馈,我会持续优化代码。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ruisui88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ruisui88.com/post/131.html

分享给朋友:

“Gitlab之间进行同步备份” 的相关文章

智能计费、综合管控,爱博精电帮您快速构建水电费预付费管理系统

近年来,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意识的加强,商业建筑的物业管理部门对于水电费的收缴越来越重视,在实际运营中,因为服务、管理或其他方面的纠纷,商户拖欠电费的情况时有发生,管理部门为了消除收费难、垫付水电费过多、偷窃电等诸多难题,急需改变传统水电费收缴方式。但是常规的水电预付费改造面临着改造难度大、改造周期长、...

「 VUE3 + TS + Vite 」父子组件间如何通信?

组件之间传值,大家都很熟悉,涉及到 VUE3 +TS 好多同学就无从下手了,所以分享这篇文章,希望看完后提起 VUE3+TS 能够不慌不忙。平时使用的函数如:ref、reactive、watch、computed 等需要先引入才能使用,但是本篇文章介绍的 defineProps、withDefaul...

Git分布式系统---Gitlab多人工作流程

前言在上一次推文中,我们已经很清楚的讲解了如何创建本地仓库、提交(push)项目到远程仓库以及从远程仓库clone(克隆)项目到本地的相关操作。大家可以先去看前面的推文(快速掌握Git分布式系统操作)点击查看目前无论你是否步入社会还是在校学生,都会使用Gitlab来进行团队的代码管理。(可以这样说:...

GitLab 14.6发布,优化Geo高可用,安全更新等

昨天,GitLab官方按照管理发布了有一个月度版本GitLab 14.6的发布,这也是本年度收官版本。14.6中在安全合规性方面,在Geo方面以及MD代码块一键复制等方便做了优化,另外还在UI图标方面发布了一套全新的图标。详细情况请和虫虫一起学习。GitLab 14.6主要改进使用 Geo 实现无缝...

前后端分离自动化运维平台开发

运维平台采用前后端分离:前端vue,框架vue-element-admin;后端python,框架django-rest-framework.目前运维平台模块如下:1、 CMDB管理应用管理、环境管理、开发语言管理、产品项目管理、资产管理2、 构建发布持续构建、持续部署、Jar工程依赖构建3、 容器...

祸害阿里云宕机3小时的IO HANG究竟是什么?

本文来自微信公号“CSDN”(ID:CSDNnews),作者 | 王知无, 责编| 郭 芮。2019年3月3日凌晨,微博炸锅,有网友反映说阿里云疑似出现宕机,华北很多互联网公司受到暴击伤害,APP、网站全部瘫痪,我自己的朋友圈和微信群里也有好友反馈,刚刚从被窝被叫起来去修Bug,结果发现服务器登不上...